【林大正╱台北報導】「隔間牆」是用來區隔室內空間,常見的施工法可分為「乾式」與「濕式」2種,隨著隔間材料的不同,隔音、耐燃的程度也不一。工期最短的木材隔間和最耗時的鋼筋混凝土隔間相比,在一定的坪數大小條件下,價差可達到數倍。若自行施工,須注意是否破壞房屋結構,影響居住安全。
區隔空間
從事室內設計裝修長達18年的信義裝潢工程總監林洋旭指出,除了預售屋外,民眾不論是拆掉隔間牆或重蓋,都須考慮是否影響房屋整體結構,像是剪力牆、承重牆和外牆等結構性牆體;就算為了增加採光而在外牆上打個洞,也有威脅結構安全之虞。
林洋旭表示,現在的大樓隔間牆多採用用乾式施工法,整棟一體成型,牽一髮動全身,若某層住戶因採光需求而在外牆挖洞,就有可能破壞該大樓牆面的結構而影響安全。舊公寓牆面則多磚造,連動性雖低,但遭過度開鑿破壞,結構還是會變得比較脆弱。
濕式工法埋管較麻煩
以住家來說,目前較常見的隔間牆材質大致包括鋼筋混凝土、磚造、輕質隔間和木作隔間等4種。一般而言,使用矽酸鈣板、石膏板等裝修材料等輕質隔間為乾式,磚造及混凝土為濕式。乾式施工期較短,通常1周內就可完成,鋼筋混凝土則至少3周,牆體也最堅固,通常施作於住戶間的牆面。
隔音及耐熱度則以濕式工法的效果較佳,但埋管較麻煩。如果施工不良,容易造成牆面龜裂,甚至影響房屋結構體安全。林洋旭表示,隔間牆可自由變換室內居住空間,住戶也可按預算及實際需求決定材料,不過仍須注意是否破壞結構牆體。
以台北市為例,隔間牆工程如有結構安全問題,必須先提出申請,由專業建築師審核。內政部則在1996年5月頒行的「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即針對隔間牆等裝修施作人員進行規範,一般除了結構性牆體不得拆除變更外,其他室內空間都可局部改造。
林洋旭建議,住家室內隔間牆施作,應先確定結構安全無虞,其次可針對隔音、耐熱防火等實際需求評估,最後再決定預算。在隔音上,強化玻璃材質的效果相當好,但是玻璃的4個角通常相當脆弱,且較好的玻璃材質所費不貲,工程難度高,家中如有小朋友,也有安全上的顧慮。
|
|
木作、玻璃等輕隔間,屬於乾式工法,施工快但隔音效果較差。
|
|
牆內管路孔隙應填塞
隔間牆施工時要注意2個部分,首先是牆壁與天花板的接合密封處是否確實,另外則是牆內管路孔隙是否充分填塞,以免受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