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處理壁癌常見的方法:
壁癌之所以稱為”癌“,主要是很多方式都無法使壁癌徹底斷根。而台灣更是缺乏壁癌的專業處理廠商,消費者在嘗試過各種方式後大多選擇放棄!
消費者多數請泥工、油漆工、木工、防水師傅、水電工協助處理,由於專業不同,方式各有不同。總歸其方式多為水源斷水、室內防水、打牆重抹、洗藥水、眼不見為淨等。
一、 水源斷水法(斷水):
是治本的處理方式,一般必需能查到很明顯的漏水點,能由水源處阻斷漏水,使水份不再進入結構體。
二、 室內防水:
大多數是在壁癌處批塗各式的防水劑,諸如油性漆、彈泥、AB膠、PU、環氧樹脂及其它市售薄膜式的防水材,甚至是滲透型的防水劑‘高壓灌注(俗稱打針) 及打除後重抹或打除後貼磁磚等方式,均是企圖以室內防水來阻止壁癌的再生。
室內防水常見的問題如下:
1. 貼磚後磁磚縫形成白華。
2. 白華再度將防水層剝離,繼續形成壁癌。
3. 壁癌漫延至其它牆面。
4. 磁磚或重抹的水泥及防水層底部形成白華,將磁磚或水泥層剝離導致水泥成片脫落。
5. 滲漏的水受磁磚或防水層阻隔,水在牆內流動至樑柱導致鋼筋生銹形成水泥脫落的海砂屋。
三、 打牆重抹:
部份泥作業者以為壁癌是水泥劣化形成的,故其工法為打除原水泥層見紅磚後再重新抹水泥,但滲、漏水並未見處理,所以壁癌照常復發,一般復發期為數月~2年。
四、 洗藥水:
採用白華去除劑或強酸清洗,只能去除表面白華,甚至酸性物質侵入水泥加速水泥的劣化。
五、 眼不見為淨:
有消費選擇眼不見為淨的方式來應付,採用各種板材封閉、用櫃子遮擋、貼壁紙、壁貼等消極的作法。這些方式因為濕氣無法散發,在封閉層內使壁癌更加嚴重,甚至漫延到其它地方,加速結構體劣化的速度。也因潮濕使黴菌滋生擴散,如板材發霉、壁紙產生黃斑、櫃子內發霉,牆壁發霉甚至看不到霉斑但充滿霉味等…..
◆ 如何有效的解決壁癌的困擾:
目前就筆者己知的壁癌處理較有效的方式粗略分為三種:
一、 斷水法:
能明顯的發現漏水源頭,有效的在水源端防水施作阻斷水源進入結構體,是壁癌的治本方法,尤其”濕白華” 有顯著的成效。但往往因為各種原因仍導致治理失敗。
1. 滲漏水點不止一處,。
2. 漏水使結構體內部浸濕無法乾燥。
3. 綜合性壁癌,除漏水外另有滲水及潮濕。
4. 潮濕型壁癌。
5. 無法從水源端斷水施工,如地下室、連續壁、大樓公寓風頭壁、地下水虹吸,或其它住戶滲漏進來等。
二、 疏導法:
針對斷水法無法徹底解決或無法由水源端斷水的壁癌,或不希望大興土木的壁癌處理法,但其工法只限於”乾白華”。
疏導法乃利用強大的吸水性材料將牆體內的水份吸出,保持牆體的透氣性,縮短水份在牆內留存的時間,達到減緩白華產生的目地。
三、 混入型抑制劑:
內牆在水泥中添加”白華抑制劑",白華抑制劑會先和水泥中的鈣化合物產生化學作用,形成不易受酸性水份影響的新鈣化合物,使不會釋放鈣離子而形成白華,但其水泥成份改變後其強度僅為一般水泥的六成。
優劣比較:
◆ 無機塗料水份疏導法:
是利用無機塗料的強大吸水特性,將牆內的水份快速吸出,少部份未及時吸收的水份在中和作用下釋放的鈣離子被無機塗料吸收,成為強化無機塗料硬度的碳酸鈣,以達到壁癌防治的目的。
其施作前需檢視壁癌的發生原因和水份滲漏狀況判別為乾白華,檢視水泥牆面是否有集中滲水或水泥砂化、膨鼓,分別採用分散滲水、水泥固化、打除填料等前置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