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窗簾市場,窗簾的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商家魚目混珠的問題普遍存在。
陷阱一:
超低價格布料,輔料、配件價格翻倍。
現在大多數的商家慣用的招數是將窗簾布料價格壓得很低,甚至以虧本的價錢報價,因此有些消費者在比較
了相同的窗簾布料後,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商家。窗簾商家不指望在窗簾布料上謀求多大的利潤,將盈利點放
在了本應屬於免費搭配及加工的布帶、花邊、軌道、鉛墜等窗簾輔料配件上。這些配件不但不免費提供給消費
者,核算下來,往往銷售價格比窗簾本身還高,以進價的數倍出售給消費者。因此大家在選購窗簾時,不僅要留
意窗簾本身的面料、價格及顏色等方面,也要留心商家在窗簾輔料、配件上設下的價格陷阱。
陷阱二:
窗簾按固定長度出售,消費者沒得選。
窗簾布有門幅尺寸,門幅尺寸是固定的,消費者只能根據固定的門幅尺寸買長度或者買寬度,很多窗簾布料
門幅大多是2.8米,如果家裏的窗戶尺寸是2米,這樣就會有大量的剩余布料。因此在選擇時要問清窗簾布料的
門幅尺寸,盡量合理的計算使用,以免花了冤枉錢。
陷阱三:
以做褶皺為由,誘導顧客多買窗簾布。
當你選好窗簾布料,談好單價後,商家接下來就會以做褶皺為由,要求
消費者多購布料。做褶皺會豐富窗簾的立體效果,增加美感,商家會建議消費者買窗簾寬度的2-2.5倍寬的布
料。例如窗戶寬度2米,商家便會要求消費者買4-5米寬的布料,並且會說:“窗簾是要做褶皺出來的,按照這種
布料的花紋圖案,要買到2.5倍才合適,否則這種圖案的布料買少了,圖案對不上,做出來的效果就不好。”消
費者經常會被這樣的話哄騙,由於布料經過了加工,即使窗簾做好了,消費者也只是看整體效果不出問題,往往
沒有消費者十分刻意的量窗簾到底是用了多少布料。窗簾布料的圖案像條紋,格子等簡潔單一的圖案,或是單色
的窗簾,就可以不用因為圖案的限制買很多倍數的布料,只要能做出褶皺就可以,如果是連續排列,有規則的圖
案的窗簾布料,就要考慮要做到一定倍數,才可以做出效果。
陷阱四:
叫法混亂,迷惑消費者。
如今窗簾市場上的品種琳瑯滿目,品牌窗簾的紡織品也比比皆是。窗簾布料上大多沒有標明纖維名稱及含
量,商家會以各種陌生名稱的材質迷惑消費者,從而擡高窗簾的價格。窗簾布料多以混紡,化纖,合成布料為原
料,而商家所謂的纖維含量為絲綢,棉麻等,都是有水分的,這類天然的材質往往會有不可避免的弊病,其耐
洗、耐水、耐磨擦、耐光等色牢度也不抵合成材料程度高,因此消費者還要多加小心商家在材質上做手腳。